获得快乐,是所有生命的共同愿望,更是人类坚定不移的信仰。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竭尽心力改善衣食住行等条件,绞尽脑汁开发各种娱乐活动,奋力鼓吹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方式,而且一生念念不忘参与其中,深深相信这是可以获得快乐的最佳途径。然而,大量的数据与事实,却证明人们越来越不快乐。 主要原因是,在各个方面......
佛陀,是证得万事万物及所有生命本质的觉悟者。他明白不仅是人,只要还在六道轮回的生命,都离不开“苦”。所以,当悉达多王子成佛之后,初次转法轮对五个弟子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苦啊”。弟子认真聆听佛陀接着要说什么,没想到佛陀又说“苦啊”。大家继续等,佛陀第三次开口又说了一句“苦啊”,如此连续叹了三次“苦”。......
佛法的深奥博大,超越人世间所有的学科。佛陀透彻理解人类痛苦的根源,来自人的心识和思想,苦乐的因是心识种下的,而苦乐的果主要也是心在感受,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万法唯心造”。所以,佛教又称为内教或内学,意思是一个往内观察或向内修学的教法。它一开始就在探究,人类的种种苦难到底是从何处而来?探究的结果发现......
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已经习以为常的“我”到底在哪里?为了“我”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而忙碌,被支使得团团转,却从没想过要停下来,好好观察一下,到底是谁在指挥我们?自己的思想、大脑、心识究竟是什么?想要房子、想要车子、想要包、想要衣服、想要美食,这些到底是谁在想?有人说是大脑,那又是谁在指挥......
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要知道在兴风作浪的主意识之下,还有一个染污识,但它也不是我们的灵魂。灵魂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道家,佛法里没有“灵魂”的说法,但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我们暂时把最深层的识,称作灵魂,它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染污识把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及佛法所说的习气,也就是我们的习惯,无论是后......
佛陀教导我们必须从自私中解放出来,因为烦恼都是从自私发展出来的,这种自私,主要是“自我中心”和“我爱”,佛法里称为“我执”。我们都太爱自己,太在乎这个“我”了,处处都为“我”着想,哪怕是一点点对“我”的怠慢都无法忍受。而且可怜的我们,对这一点却丝毫没有察觉,可是越如此呵护自己,受到的伤害就会越多。“......
如果我们愿意面对问题,愿意寻找痛苦的根源,就会明白为什么把贪、嗔、痴、慢、疑称为“五毒”,它们真的和毒品一样,慢慢吞噬着我们的心,但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察。 大多数人都很喜欢诉苦,恨不得能把自己经历过的所有痛苦以及如何的苦,一遍遍重复给别人听,生怕别人不认同自己遭遇的苦难,似乎世界上最苦的就只有自己了......
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周围很多人越来越冷漠,或是现代人的道德沦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原因在哪里?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是有因果的;没有人告诉我们,伤害了别的生命,自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一旦否定了因果,否定了轮回,否定了每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需要负责任,人们做任何事,就会没有底限......
经常会听到有人把“出家人四大皆空”挂在嘴上,其实这句话是不成立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到处乱用。佛法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空”,是指这“四大”的本质是空性,并不是说不存在。人类也好,我们所生存的大自然也好,都是由这几个元素组成的。 地大,具有坚固的特质,比如肌肉、骨骼、大地、树木......
很多人为了理解轮回到底存不存在,绞尽脑汁想找到答案。也有很多人怀疑,如果真的有前世,为什么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没有任何前世的记忆呢?其实,是我们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人真的没有那么聪明,记忆力也没有好到能记住前世的事情。 举例来说,在学校上课时,老师上一堂课是四十五分钟,但下课后我们能记住多少老师传授......
到底是谁在轮回呢?就是把佛性重重包裹住的阿赖耶识。每一世的生命结束后,阿赖耶识不会因为肉体的坏散而消失,我们下一世更换的只是躯壳,而储存着的习性,会一直深藏在阿赖耶识里。 如果习气会随着肉体的坏散而消失,就不可能和别人吵架后,回到家还在回忆刚才那个人是如何的可恶,似乎就得做点什么,回应刚才发生的一......
我们的文化和习俗对于死亡很忌讳,使得大部分的人不喜欢谈死亡,也不想看到有生命死去,潜意识里只愿意关注新生命。所以,虽然生存在同一个空间里,但每天因为生命无常而走了多少人,不会被大家所关注。可是我们不能做鸵鸟,不能自欺欺人,必须要有危机意识,任何时候生命都不可能重来,任何生命也不可能永恒。 现在的生......
我们与生俱来的真正宝物,就是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也是我们活着的真正价值,否则人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人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想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就要让自己跟动物有所区别,如果只是吃喝玩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动物也做得到,甚至任何动物的特殊能力,人类都还比不上。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遇到问题和痛苦时......
随着我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表面上好像越来越聪明了,可是所作所为,却让自己越来越寂寞、越来越痛苦、越来越不快乐。很多人会说,这都是因为生活物质条件丰富了,什么也不缺,没事可干导致精神空虚,所以才想要找个宗教信仰。 也有人说宗教是精神鸦片。19世纪时的鸦片是一种镇痛剂,是为病人暂时消......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都在影响着全世界的人们。主要原......
【问题】现在社会人心浮躁,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却越来越坏。这是不是末法时代的表现?末法时代主要有哪些特征?如果我们在末法时代不能成佛,今后我们将存在于哪个空间?......
问:愿力大于业力是什么意思? 答:愿力大于业力这句话,是我们佛教徒的口头禅。愿力当然大,最大的愿就是想成佛。当我们成佛的时候,所有的业力都不起作用,业力都被净化了。因此我常讲,对于业力来说,成佛也是最大的对治力。 但是很多时候业力是非常可怕的。需要谨记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管......
四季的转变也是无常的。我们看到春天的嫩芽和鲜花、夏天的绿草和翠林,到了秋天,花儿谢了,草枯了,大地就开始变了色。当冬天寒风冰雪来临,青绿的山林全干枯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植物又重新长出了嫩叶。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循环着,和我们生老病死的循环一样。 多数人都惧怕谈到死亡,而在宗教昌盛的地区,把死......
答: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仪轨中,前行很重要,一般是皈依、发心,或者直接从莲师七句祈请文开始。莲师祈请文是祈请上师、佛菩萨的加持。 绿度母的修法要求素斋,不能吃蒜、葱、韭菜、鸡蛋这些食物,所以一般在早上修持。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专修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简单仪轨。 这样念诵还不如念度母祈请文。如果没有......
导语:以钱财做“上供”的善举,即建造精舍、建造藏经阁、建造僧人的住所、提供僧人的衣物饮食,是积累福报资粮最快、最多、最殊胜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发自内心生起出离心、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去修行,跟随具德上师的教授,踏踏实实去做,一点一滴累积,才能最快最多的累积福报,究竟解脱。......
【嘎玛仁波切答】这个不只是你们,我也会呀!我不怕什么人,可是看到上师就会紧张。这不能说是怕,应该是一种尊敬。世间上没有值得我们怕的人,但是会有值得尊敬的人。上师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因为上师的教导,让我们清楚自己的过失,从过失中反省改过,调伏自心。 就像要了解自己的外貌,必须要有外在的镜子。同......
【嘎玛仁波切答】 因果律是最为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看起来作了很多好事,得到很多荣誉,而子女却总不尽如人意。比如作医生的父母,如果给自己的孩 子看病作手术,往往是失败的;有些父母本身是某个领域的医疗专家,可是他们的孩子却在这方面有疾病无法治疗。有的妇产科专家,她的孩子却不能生育,没有孩......
问:上师,有很多师兄姐告诉我们求事业要修度母,请问上师是这样么? 答:简单来讲,我们学佛有自利、利他两个目的。所谓自利自给,是让我们自己从短暂的轮回烦恼中得到解脱,从生活的执着中解放出来。永久而言我们是要脱离轮回成佛,这是自利自给的方法。 所谓“利他”,就是发出真实的菩提心,为了利益天下众生而修......
问:家中供奉的菩萨一定需要开光吗?有的师傅说开光开得不好会着魔。 答:供奉的佛像是一定要开光的。现在所谓的开光,本意是请佛住世。这就好似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需要有专业人员来帮你调式频道,以便可以接受电 视信号。当然,为佛像开光的人是有要求的,起码应是一位如法修行的法师。开光有特定的方式方法......
问:听说菩提子的念珠修行最好,请上师关于念珠材质的问题开示?佛珠是不是不可以随便让人触碰?平时持咒,用电子计数器好还是用佛珠好? 答:之所以修行人会用菩提子作念珠,主要是因为其材质坚硬,不易损坏,适合长期持念。没有那么确切的规定,限定某些特定材质的佛珠适合修某某法门。有些珍贵材质的佛珠应作......
问:何谓三根本? 答:“三根本”是指“上师、本尊、空行”。 “根本”是指我们的心和他们要永远相依相存的意思。“上师”是加持的来源。“本尊”是已证得究竟实相的佛,无论寂静尊或愤怒尊,对每个众生都一 视同仁的利益。在我们修行时,选择一尊,或选择几尊,以这尊佛的法,做为永远不间断修行的法门......
答:想要孩子,就要多行善事,好好修绿度母。在修度母的过程当中,再多做一些大礼拜,并找医生去调理身体。 即使不从佛法角度讲,全世界只有一种运动,是从头顶的头发到脚趾的指甲都能得到运动,这就是大礼拜,对身体是特别好的修行方法。我在美国的一个教授朋友,他觉得大礼拜的功效实在是不可思议,大礼拜对身......
【嘎玛仁波切答】 把修行和现实生活结合,本来难度就很大。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没把国事和修行一起兼顾,所以不当国王出家了;莲花生大士没这祥,也不当国王离家了。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就慢慢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出离。 具体到生活中,该怎么修行呢? 首先,每天早上起来,要用心想:作为三宝弟子,我们要出离轮回......
为什么佛法把所有恶习都叫做“毒”?因为刚开始,不好的习性会让你暂时觉得很舒服,时间久了之后,逐渐控制不了自心的方向,累积的劣习和所做的 劣事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痛苦,甚至身败名裂。对身体的伤害还只是暂时的,最久就是到这一世的生命结束,还算小事。但是对心灵的伤害,也就是储存在阿赖耶 识里的信息种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