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昌列寺建成与发展
- 背景资料
- 作者:author
- 分类:昌列寺
- 发布于 2015年5月25日
- 点击数:11680

1、缘起
八百多年前,噶陀著名的“闻胜三友“之一希热将参尊者,回到嘉绒后,于英波洛上顶上搭一简陋闭关房修行。后来由于讲经说法弟子渐多,慢慢就建成了寺庙,称为“喇嘛寺”,这就是最早的昌列寺。当时昌列寺附近,仍隐约可以看到许多旧庙的遗址。
爱国,毋庸置疑!国家的平和就是众生的净土!
- 背景资料
- 作者:陈媛师姐
- 分类:嘎玛仁波切
- 发布于 2018年8月14日
- 点击数:4969

导语:中国,一个强国。她本身就在履行着一份慈悲喜舍的大爱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就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菩萨行。所以,作为中国的公民,我们该骄傲,该自豪,该携手奋进的共创繁荣与稳定。
招手 佛弟子要积极推广佛法
- 背景资料
- 作者:author
- 分类:嘎玛仁波切
- 发布于 2016年7月05日
- 点击数:7553

导语:如果你把最好的佛法分享给别人,他却不愿接受,那就先算了,没有关系,因为个人的因缘、愿力等都有不同,也许他今天不接受,明天就接受了,只要你还在那里传播佛法,他就能有学习正法的机会。
佛教圣地昌列寺大德活佛嘎玛仁波切 新年祝福
- 背景资料
- 作者:Super User
- 分类:嘎玛仁波切
- 发布于 2016年12月31日
- 点击数:6989

各位佛友,各位居士们,新年好,2016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作为我们佛弟子来讲,是圆满的殊胜的一年......
4-9生死无常定律
- 背景资料
- 作者:author
- 分类:生命的觉醒
- 发布于 2014年7月31日
- 点击数:14266

四季的转变也是无常的。我们看到春天的嫩芽和鲜花、夏天的绿草和翠林,到了秋天,花儿谢了,草枯了,大地就开始变了色。当冬天寒风冰雪来临,青绿的山林全干枯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植物又重新长出了嫩叶。大自然的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循环着,和我们生老病死的循环一样。
多数人都惧怕谈到死亡,而在宗教昌盛的地区,把死亡当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要面对这样的程序。
如果只是害怕死亡,却不去为死亡作准备预防,这种害怕也是没有用的。因此,面对死亡的重点,是要能理解生死,是要能实修。
现在物质很发达,可以解决很多的困难,但直到目前,科学上仍没有对治死亡的方法。世上很多宗教都会谈死亡的问题,也相信有轮回,但每个宗教面对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了悟人生是苦海,进而追求生命的解脱与圆满。没有像佛教这么圆融地谈死亡的。
有史以来,世界上没有不死的人,不管他多么聪明、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权势,他不能不死。而大成就者所显示的涅槃,只是肉体的死亡,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死亡。高僧们是用欢喜心去面对死亡的,对他们而言,死亡就是一次解脱的机会。密勒日巴尊者说:“死亡是小小的成佛。”死亡的来临就像平常生活一样,没有特别的紧张恐惧。
在临终五大(地水火风空)分解时,虔诚心仍然一样存在时,阿弥陀佛就会来迎接我们了。但是,如果这时产生恐惧心,佛来了也会当成魔。如果对临终实际的状态没有真实的理解,死亡时就会迷迷糊糊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像高僧一样以平常心面对死亡呢?在平时就要体验无常,因为死亡就是一种无常。佛陀说:“要理解痛苦,才能真实地想离开痛苦。”只有知道真正痛苦的人,才能真正消除痛苦。痛苦之因是业力及烦恼,而解脱痛苦的方法是“依止道”,达到寂灭、永恒的境界。
让我们生起出离心、转变心念、趋向修行的方法是观修寿命无常。对无常产生深刻的体认,真的会让我们警觉并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同时放下对轮回事物的执著,产生出离之心。
从空间上来看,我们所住的地球,和大家所熟悉的太阳、月球、行星,及外层空间许许多多的星球,都是从一粒微尘开始形成的。这些外在的世界,在成住坏空的大循环中运转,可以存在数劫,到最后都会经历无常的地水火风,自然消失、毁灭。在宇宙中,没有一个真实永恒的实体存在,没有任何物质是永恒不变而让我们可以永久依靠的。
每一个众生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生命都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消失,没有一个众生是恒常的。从小到现在,不管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已经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在无常来临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被死神带走,我们却没有感觉。这些人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是人道和傍生道的死亡,其实六道的众生都有命终死亡的时刻,从来没有只生不死的。不管是多么勇敢、美丽、多富有、多有权势的众生,一旦没有了呼吸,就没有生命了,这是没有例外的。
不仅每一位凡夫的肉体没有永恒的存在,连圣者的肉体也不是永恒的。你们看最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师、龙钦巴大师、吉美林巴大师、密勒日巴尊者、宗喀巴大师等等,还有汉地禅宗、净土宗的大师们,以及印度的许多大修行者们,到最后都涅槃了,没有一个还存活到现在。至于有些高僧留下不坏的肉身,也无法继续讲经说法,只是供后人瞻仰。这些大成就者们的肉体生命,最后都显示了无常的本性。我们是习气深重的凡夫肉身,更无法确定什么时候会毁坏,所以应该把握现在精进修行。
不仅出世间的大修行者如此,世间的皇帝、国王也是一样。从古到今,如唐太宗、成吉思汗等大君主,当无常来临时也会离开人世。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哪位君王是不死的呢?这么有权势、有威望的人,也无法依赖他们的权势来延长生命,最后都在无常中毁灭,何况我们一般人呢?从国家历史来说,每个朝代所建立的庄严宫殿、所征服的领土、所统治的人民,随着改朝换代,辉煌灿烂都成了过去,伟大的帝国只留下古迹和历史文物,让我们研究、欣赏、凭吊。
个人的人生际遇也是一样无常。人都是在悲欢离合、苦乐不定中度过一生。在这一生中,有的人前半生富贵,后半生落魄;有的人前半生贫贱,后半生却很安乐。随着因缘和福德的变化,人的一生就这样起起伏伏。仔细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财富、住屋、眷属和权势,虽然自以为比较富足,但也无法和古代的君主相比。应当好好观修,因为这些是不稳固、不永恒的。
在变化不定的人生中,身边的父母、兄弟姊妹、夫妻、亲戚、朋友都会随着无常变化,与我们聚散匆匆、分分合合。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些因缘,相聚的快乐时间也是很短暂的。
有些人原先是我们的敌人,后来却成了我们的朋友;原本是作恶多端的人,后来一念向善,精进修行,也会成为大成就者,如密勒日巴尊者。
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死亡因素。有人因为年老而死,有人因为生了疾病而死,有人因为遭受意外灾难而死,有人则因为犯罪而被处死,有人不爱惜生命自杀而死,种种死因难以预期。
人类对自己生命的长短也难以预知。有的还没出生就死在母胎中,有的则是一出生就死亡了。死亡的场所也无法预知,有的在空中坠机,有的遇到海难,有的在路上发生车祸,有的客死他乡。种种无法预知的死亡因缘,常常在等待着我们啊!
死亡的因缘是这样无常,死亡的时候又要一个人孤单地面对。无论是伟大有名的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贩夫走卒,在死亡面前是一律平等的!
既然死亡的因缘随时都会降临,不论我们现在享有多少的名声与财富,享受多少的温情与快乐,如果知道死亡的无常是这么迅速又无法控制,那就要常常提醒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不值得为财富与权势而骄慢,不需要沉溺在世间的幸福与快乐中。
我们这里所讲的无常,包括外在宇宙星球的无常、佛菩萨肉身的无常、圣人的无常,还包括人世间因缘和大地万物的无常等。在这里可以讲很多无常的道理,但这许多的理论比不上一个大地震带给大家的体会来得深刻:许多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断裂,山丘崩塌,平常美丽的景象顿时成为人间地狱,很多人在刹那间死掉,在我们的身旁消失!无常,不需要用讲解的方式,不需要太多的理论,从日常生活当中就可以深深体会了,不是吗?
释迦牟尼佛说过,如果常常修无常,把无常的观念放在心中,念念无常,就等于已经供养了十方在1常在1也伌因䀂丸修无杀脺生些酴对〶常常䌱!无家的人也侗古在1间犠䌱伏。佛陀说过在漌武佛法进修心中丸修无只最的殊胜的。
<如憒自年已经侥。䗰在俛修庺憒豱者就顿怶忆念念无常的想修刐佐卟大的一修忂人都在这人,最家皜忂者常䉛陀家痴也在这人,最陀家诓”内在在想大的一痴也在这人,最麺郳大伏㉀人噶,崾法进修嚄人ﭻ圁夏晍宊睡警艍时都可俵无 䭦戒多不知憒自,明,都寔䃽䆒以束杀藩宊起后湟侈些酴憒自,贻环着,还己生就可进修衊! 。对无戚こ死享潻底认预知嚄人,自体䗶放下古人町世的一盞事物贪不的执著﹟䝢寠正滬生,䀀轑们信仦走,䂣閭间弌精进䌱伏在漌们大成就者短人都溺因䀂对无漌清楍定皁理修俛修行何才辗古是圆满礧成的。第1页 共757页
- <
- /i> <
- .actore">1 k" titl2btn" href="/fofawe?otost=5ain" clasem-p, .">2 k" titl3btn" href="/fofawe?otost=10ain" clasem-p, .">3 k" titl4btn" href="/fofawe?otost=15ain" clasem-p, .">4 k" titl5btn" href="/fofawe?otost=20ain" clasem-p, .">..... k" titl6btn" href="/fofawe?otost=25ain" clasem-p, .">6.. k" titl7btn" href="/fofawe?otost=30ain" clasem-p, .">7.. k" titl8btn" href="/fofawe?otost=35ain" clasem-p, .">8.. k" titl9btn" href="/fofawe?otost=40ain" clasem-p, .">9.. k" titl10ain" href="/fofawe?otost=45ain" clasem-p, .">10.. k" titl放页ain" href="/fofawe?otost=5ain" clasem-p, ."><
- /i> k" titl末页ain" href="/fofawe?otost=371ea8n" clasem-p, ."><
- /i>
: 返回页顶 < 12"> ©于 9切 昌列像佛教_昌列寺官方网a> < footerdi> s="b]--> E htm